中元普渡節日的真正由來是什麼?習俗懶人包|瘋神說Crazy

中元節是什麼日子?

中元節是農曆的七月十五日,又有七月半、中元普渡、鬼節之稱,也是佛教的盂蘭節,是祭祀孤魂野鬼的節日。在民俗說法中,鬼節當天陰曹地府會放出全部鬼魂,讓好兄弟們能到陽間探望親人,民間則普遍會進行祭祀鬼魂活動。閩南台灣一帶將農曆七月稱鬼月,「七月初一鬼門開、七月三十鬼門關」。通常在農曆七月的初一、十五及三十,閩南人會以豐盛菜肴祭無主孤魂,且在這個月中大家不會舉辦喜慶之事,舉凡是婚嫁、喬遷、壽宴等等,以免將孤魂野鬼引進家門。

中元節的由來是什麼?

農曆七月十五日是傳統民間的重要節慶。在古代,這一天會以剛收成的新穀祭拜祖先,而掌管地府的中元地官在這天壽誕,所以道教將之稱為「中元節」;而佛教的「盂蘭盆節」也在同一天,又相傳農曆七月是鬼月,在這個月中「好兄弟」們會回來人間受人祭拜,因此僧道俗三流合一,最終融合成為今日大家所稱的「中元普渡」。

中元節的道教傳說:

七月十五日為「中元」,是地官赦罪日。道教有所謂天官、地官、水官,合稱三官,而這三位是玉帝派駐人間的代表,每年都要考察人世間的善惡,並向上天匯報。三官分別以正月十五、七月十五、十月十五為誕辰,因此這三個日子也叫三元。而其中七月十五日則稱為中元,正值地官校籍赦罪之時,地官大帝在這一天會來到凡間,拿出厚厚的花名冊後,再根據神仙、凡人、動物們的表現,考察並赦罪免刑。因此在這天,民間都有祭祀地官的儀式,通常凡間也會在這天祭拜祖先,祈求庇福。

中元節的佛教傳說:

七月十五日是佛教所謂的「盂蘭盆會」,這個日子的由來與道教的中元普渡不太一樣。「盂蘭盆」,是印度話「烏蘭婆拏」原音的變化,是「救倒懸」的意思,意旨人世間的痛苦有如倒掛在樹頭,民不聊生,為避免眾生處於「倒懸」之苦,佛教徒們會在廟中誦「盂蘭盆經」,並佈施食物給好兄弟們。

中元節的民間信仰:

剛有提及中元節是傳統民間慶祝初秋豐、答謝大地的節日,且也有鬼門開的傳說。據說每年的農曆七月初一,陰間地府會打開鬼門關,讓無人奉祀的孤魂野鬼回到陽間享受人們的祭拜。在這一個月內,左鄰右舍會輪流祭拜,直到七月的最後一天,才會關上鬼門,所以農曆七月又叫做「鬼月」。

中元節的4大習俗有哪些?

中元節習俗1:普渡

普渡分為「公普」及「私普」,公普是由地方廟宇主辦,由廟方統一進行普渡,又稱為「廟普」。而私普則是人們自己「拜門口」,日期由傳統風俗決定,費用也由各家自行承擔;在當天下午4點過後,家家戶戶會擺上普渡菜餚、水果、飲料、零食等,並在每份供品插上一枝香。

中元節習俗2:搶孤

圖片來源:(網路)

搶孤具有獲神鬼庇護、驅趕流連不返的鬼魂等意義,同時也能賑濟貧苦流民。在台灣,最著名的搶孤活動就在「宜蘭頭城」以及「屏東恆春」的活動。會先搭設十幾公尺高的「孤棚」,上層再搭「孤棧」,並在上頭擺放供品以及旗幟,而棚柱上塗滿牛油,整隊八人中六人為先發,以底座人撐起其他三位隊員及攻擊手完成任務。

中元節習俗3:放水燈

放水燈是為了要告知溺斃在水底的亡魂要上前享用祭品,據說水燈漂流越遠越快,施放的主人越能得到幸運與庇護。水燈的做法多以紙糊為宮殿形,中有蠟油點火,內有一置彩色三角形紙旗,稱為「普渡旗」,該旗以毛筆寫上各種中元敬語字樣,像是「慶讚中元」、「廣施盂蘭」、「敬奉陰光」、「冥輝普照」等,最後再寫上自己的姓名,讓好兄弟知曉是哪戶人家供奉。

圖片來源:(網路)

中元節習俗4:跳鍾馗

普度結束後,廟方會請道士或戲班扮演「驅魔真君鍾馗」,藉由震懾嚴肅的臉孔來告訴好兄弟們可以放下牽掛返回陰間了。不過因為跳鍾馗儀式並不是給一般民眾看的,所以大家要趕緊回避,以免被煞氣沖到。而跳鍾馗結束後,也代表中元祭拜告一段落。

圖片來源:(網路)

發表迴響

%d 位部落客按了讚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