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達摩祖師「一葦渡江」、「只履歸西」的故事你知道嗎

農曆十月初五,是達摩祖師誕辰。達摩祖師在中土的影響是很深的,由他所傳的「禪宗」,可以說是佛教在我國知名度最高的派別;尤其是達摩祖師到達少林寺後,開宗傳法,使少林寺成為了禪宗祖庭。而少林寺的出名皆因所謂的「天下武功出少林」,據說少林武術也是達摩所授,由此可見達摩祖師在我國佛文化、少林文化中的地位。

(圖 達摩祖師·影視圖片 來源/網路)

關於達摩祖師的事跡,最為著名的就是「一葦渡江」、「面壁九年」和「只履歸西」,另外與禪宗真正在中土傳法有直接關係的是禪宗二代祖師慧可,在達摩面壁期間,為求佛法也做出了一件事,成為禪宗的有名典故。所有這一切還需要從南北朝時期說起。有句詩說「南朝四百八十寺」,這從一定程度上說明了在南北朝時期佛教的發展使如火如荼的,以致寺廟林立,其中以南梁和北魏對佛教的尊崇為最盛。

(圖 一葦渡江 來源/網路)

達摩祖師原為印度人(一說「古波斯國人」),以印度佛教禪宗的傳承來說,其是「第二十八代祖師」。為了宣揚法教,海上漂泊三年到達粵地,當時這一帶區域屬「南梁」,得到稟報後,痴迷佛教的梁武帝立即把祖師接到了都城金陵。初見梁武帝,梁武帝卻因初聞禪宗,無法理解,致使達摩祖師決定放棄梁地,準備渡江北上,去往北魏。「一葦渡江」的故事就發生在達摩走後,梁武帝醒悟,派人去追,達摩行到江邊,見有人追來,便順手摺了一根蘆葦扔在江中,化作扁舟,達摩飄然而上渡過江去。

(圖 達摩洞 來源/網路)

到了北魏境地,達摩一路行腳,先到洛陽,後來到了嵩山少林寺,見景色清幽,選取了一處岩洞,至此終日修習禪定,面壁打坐9年,據說後來的少林武學就是達摩祖師在岩洞中創造的,並因後來的「十三武僧救唐王」事件,使少林武功名揚天下。這處岩洞後被稱為「達摩洞」,在少林寺五乳峰封頂處,至今仍可尋見。

(圖 少林寺 來源/網路)

在這九年的面壁時間中,期間發生的一則有名的典故就是「神光斷臂求法」,這個神光就是後來的禪宗二代祖師慧可。因神光看達摩禪定入神,感佛法高妙,欲拜師求法,卻不忍打擾達摩禪定,站洞外漫天大雪過膝而不動,為正其誠以勉勵自己至真學法,便自斷其臂,終得達摩真傳。

(圖 空相寺·達摩塔 來源/網路)

後來達摩離開少林寺,到了洛陽熊耳山的定林寺(後改名「空相寺」),傳說達摩「遇毒而逝」,藏於此處。不過數年之後,有人在蔥嶺(現新疆喀什地區的帕米爾高原一帶)見到達摩祖師,赤腳前行,一手持杖,一手拎著一隻鞋,所言為「歸去西方」。這話傳到中土後,東魏孝靜帝命人開棺看視,卻只見棺中只有一隻僧鞋。這也就是「只履歸西」的典故了。

這張圖片的 alt 屬性值為空,它的檔案名稱為 共同賣場GIF.gif

發表迴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