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台灣信仰相當多元,不只文化差異、對岸影響、南北習性不同等等,有些地方的神明更是難以考究,卻存有自身的故事,這間鹿港海埔慶安宮內就有一主神相當特別,信徒都叫祂為「棉被媽」。其聖號是「大宋太后娘娘」,那這背後成神又有何故事呢?
早期有一說法認為「大宋太后娘娘」是宋仁宗生母李宸妃,就是那個貍貓換太子故事的章懿李皇后。但近年廟方中的歷史沿革中,則認為「大宋太后娘娘」為宋端宗趙昰的母親楊淑妃。宋端宗駕崩後繼位的是南宋末代皇帝趙昺,楊淑妃也被尊為皇太后。南宋在廣東厓門集結兵力抗元但最終敗亡,陸秀夫抱著小皇帝趙昺投海自盡,楊太后不久後也投海殉國,被張世傑葬在海邊。
之後南宋行軍令使劉拓感念大宋,因而雕塑了楊太后的金身膜拜。明朝時在泉州建立了慈元行宮,楊太后成為劉拓後代子孫的守護神。清朝時劉氏子孫移居鹿港海埔厝也將這個信仰帶了過來。
那麼為何「大宋太后娘娘」又有「棉被媽」的稱號呢?據說是因為棉被媽的聖誕是在農曆四月初四,這天海埔厝的居民都燴辦桌慶祝,甚至不惜抵押也要辦場盛大的祝壽,家中棉被都被當成抵押品去當舖換錢,因此得有「棉被媽」的稱號,其實還蠻特別的,也看得出台灣人對信仰的多元與虔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