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年農曆八月十五都是舉家歡騰的中秋節,而中秋節與春節、清明節、端午節並稱為華人四大傳統節日。除了台灣、中國之外,鄰近的日本、韓國、越南、泰國等國家,在中秋節這天也有相關的拜神、祭祖、祭月等傳統儀式。
台灣民眾在中秋這天有習慣拜神、祭祖和地基主的習俗,一天內有許多祭拜流程,其實相當麻煩,雖說一種天都有特定祭拜習俗,但別擔心方法與供品形式相差不遠,這邊簡單整理一下。

●拜神明
供品需準備:
- 半生熟三牲或五牲
- 酒或茶三杯或五杯(端看準備的是三牲或五牲決定)
- 水果
- 菜碗
- 月餅
- 鮮花
- 蠟燭
- 紙錢
拜神明需在中秋節上午進行,拜神明方式和平常祭拜流程一樣即可,拜神明的供品可留至晚一點祭拜祖先時再使用一次。
●拜祖先
供品需準備:
- 熟三牲
- 酒或茶七杯
- 飯菜(6、10、12碗)
- 水果
- 月餅
- 蠟燭
- 紙錢
- 碗筷
祭拜祖先需在午時(11點-13點)進行,特別記得酒杯擺幾杯,碗筷就要準備幾副,盡量在午時結束前祭拜完成。準備的飯菜樣式沒有硬性規則,可依照祖先、過世長輩生前喜愛的菜色置辦。
●拜地基主
供品需準備:
- 飯兩碗
- 三菜一湯
- 雞腿
- 酒三杯
- 水果
- 月餅
- 紙錢
祭拜地基主時,可從廚房往客廳拜,或從家的前後門往家裡面拜,擺一個小矮桌即可;有些地方在拜地基主時不會放碗筷在桌上,各地區習慣不一,沒有硬性規定。供品的準備不需太豐盛,因為地基主算是位階較低的神明,所以供品、菜飯不可比神明、祖先豐盛。
不管是拜神明、祭拜祖先還是地基主,中秋節的應景供品「月餅」不能少,有些人還會再準備「柚子」,希望透過這兩樣供品能讓神明、祖先們能夠和我們一起體驗過節的氣氛,表示我們的誠意,且月餅因為圓圓的外型,而有「團圓」、「圓滿」的寓意。
現在已經很少地區還保留祭拜月亮的習俗,祭月其實就是中秋節的晚上在戶外設案,準備蠟燭、香爐、水果和月餅祭拜月亮,主要是由家中婦女來進行此儀式。傳統重要節日該有的祭拜儀式不可少,家中所有家庭成員都應該一起準備、祭拜,除了祈求庇佑外,也是凝聚家庭感情的好機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