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們人在陽間面對司法難免會遇到漏洞、或是真相掩蓋的實情,因為審判長是否有良知或是明察秋毫,就是對司法不公的一種不確定性,但今天來到城隍廟時就會注意懸門上的大算盤,這算盤代表城隍爺的公正無私,告誡世人人算不如天算,到城隍爺面前一清二楚沒有行賄、沒有後臺,只看的見是非對錯,功過賞罰分明,這就是掌管每人一生善惡紀錄的城隍爺。

城隍爺屬於一種「官職」代稱,並非特定一人稱呼,比較類是官職縣長、市長,而這城隍爺職務也有任期的,升官免職等權利則掌握在玉皇大帝手上。
那麼,又是誰可以來擔任城隍爺呢?大略有三種特性的人:
(一)在世的時候是忠良孝悌有德行的人。例如:《聊齋誌異》〈考城隍〉的宋燾公
(二)生前有才學教養、正直無私或是個好官。例如:漢朝紀信、宋朝文天祥、明代楊椒山等
(三)特殊案例。例如:鴨母王朱一貴變城隍、好心腸水鬼變城隍
「城隍」一詞原本的意思,指的即是保護人民身家安全的城牆和護城河。而城隍的宗教觀念源自道教,其後與儒教結合相互影響。
城隍爺兼管陰陽兩界,在陽間懲兇罰惡導正社會風氣,在陰間掌管人間善惡紀錄,凡舉通報、審判、移送都是其職務範圍。而城隍之下除了左右文武判官之外,還設有六司、六將爺,以及陰陽司公。也因為城隍爺特殊的神格和職務內容,導致許多人常會誤解城隍爺為「陰神」,那可就錯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