祈求三山國王助產起源,才有元宵節「乞龜」活動?|瘋神說Crazy

元宵節及神明聖誕,許多的廟宇都會舉辦「乞龜」活動,「乞龜」意即乞求神明賜龜,龜祀文化相傳在黃帝時期就開始流傳,直到現代。為何會有乞龜?人們會想求神明賜龜?主要是「龜」本身所代表的含意。

(圖/元宵節及神明聖誕,許多的廟宇都會舉辦「乞龜」活動 來源/網路)

聽說發源地就在高雄市鹽埕區的三山國王廟,因一位高姓男子因感謝神明指點協助太太順利生產,因而製作了米糕龜抬至鹽埕廟(今三山國王廟)還願,由乞得聖筊者抬回,並許諾來年加倍奉還,乞龜文化自此在台灣民間流傳開來。

● 龜代表賜吉祥

龜堪稱位尊身高,被人們看做是吉祥如意、剛顏不屈、先知先行的動物,龜與龍、鳳、麟合稱「四靈」,在所謂的「四靈」之中,龍﹑鳳﹑麟都非現實存在的神話動物,而龜卻是其中唯一現實存在。

● 龜代表賜長壽

龜與鶴同為長壽的象徵。亦常以「龜齡鶴壽」來喻長壽。在傳統的吉祥圖案中,「龜鶴齊齡」圖案也是經常使用的裝飾題材。在古人詩文中,也往往將龜與壽聯繫在一起,寄寓美好。如唐人白居易詩《效陶潛體》中有「松柏與龜鶴,其壽皆千年」句,李商隱《祭張書記文》中有「神道甚微,天理根究,桂蠹蘭敗,龜年鶴壽」句。

● 龜代表賜官職

唐代把對龜類崇拜推至高峰,把它的靈威用於皇權的方方面面。將傳統的調兵遣將的虎符改為「龜符」,北方邊陲的都護府改名為「龜林府」。武則天執政時,五品以上的官員都佩戴一種龜形的小袋,名為「龜袋」,龜袋上分別飾有金、銀、銅三種金屬,即金龜袋、銀龜袋、銅龜袋,以區分官員品級的高低,而他們死後可賜以龜馱碑而流芳千古。

● 龜代表賜錢財

古代認為龜類是稀有貴重的,因此以龜貝為貨幣。《史記‧平準書》記載:「虞夏之幣,金為三品,或黃,或白,或赤;或錢,或布,或刀,或龜貝。」至秦而廢,後王莽建立政權復做龜貝之品,有元龜、公龜、侯龜、子龜、大貝、壯貝、麼貝、小貝等(見《漢書‧食貨志下》)。《漢書‧食貨志》還記載:漢武帝時造龍文、馬文、龜文之幣,龜文者直三百。

(圖/糖果龜也是「乞龜」活動常見拿來祭拜祈福的供品之一 來源/網路)

● 龜能預測吉凶

古代龜有預測吉凶的靈性,龜還被看作是人與神之間的媒介,古時候,在舉行重大活動之前,巫師都要燒龜甲,然後根據龜甲上爆裂的紋路來占卜吉凶,所以龜有「靈龜」、「神龜」之稱。

古代有用龜的背甲來占卜的習慣,占卜時灼龜甲看龜甲的裂紋走向來判斷吉凶禍福,特別是在商代上至「國家大事」,下至私人生活細節,如祭祀、征伐、田獵、出入、年成、風雨、疾病等都要用甲骨占卜吉凶,並把占卜的結果看成是上帝和祖先的神意指令,必須遵照執行,不得違反,否則會化吉為凶,大難臨頭。

發表迴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