相信很常聽到長輩要參加「進香團」,聽了這麼多他們為何要跟隨這個旅行團,「進香團」到底有何魅力?又是否知道「進香」是甚麼意思?
歷史上最早進香團可追溯至漢代,當時是為了安全考量所以必須和附近廟宇打個照應,好讓彼此能夠互相幫忙;到了宋朝,進香團風氣漸盛,進香和現在一樣分為散客和團體,進香團稱為「香社」。
進香團都已經存在幾千年了,如果你還是「進香」、「刈香」傻傻分不清楚,趕快在新的一年將這些什麼香、什麼香的學起來,否則亂講被別人瞪喔!
- 進香
有點類似下屬對長官那樣,分靈對祖廟的交代,回去稟告今年的成績和工作進度。為確保神明的靈威,分靈廟宇需定期回到祖廟增加神明靈性的續航力。
- 會香
廟與廟之間「平級」的交流,就像是朋友間的互相拜訪,兩廟通常都有較深、較密切的情誼;有時若是主神之間有地位高低爭議的話,也會使用會香一詞。
- 巡香
近似於上屬對下屬的業務巡察,視察子弟兵所掌管的區域是否風調雨順、人民安樂。
- 刈香
下屬到祖廟跟上屬求取兵將、或是請求香火,也可稱作「割香」,儀式上也有嚴謹的規定,需準備淨爐,且回程也不能停留,回到廟裡後也有另一套嚴格程序。
但現在因為許多誤用,所以有些使用方法上也沒這麼硬性規定,在某些特殊狀況,反而因為習慣問題而長期使用錯誤字詞。但我們還是要對這些字詞有基本了解,才是真正尊重歷史的足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