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僅清明掃墓,日常生活中年節祭拜、祈求神明保佑平安健康,普遍民眾都習慣焚香、燒金紙,希望透過火連接陰陽間的概念,不過,這個行為除了容易引起火災、增加碳排放影響環境外,還可能吸入焚燒產生的PM2.5,對健康十分有害,所以未來將用壽金外盒代替之。

依據行政院環保署資料顯示,焚香燒金紙會產生硫氧化物、氮氧化物、一氧化碳、苯、甲苯、甲醛、多環芳香烴及細懸浮微粒等多種物質,其中苯、甲苯、甲醛、多環芳香烴具致癌性,會對人體健康造成損害。
此外,2017年世界衛生組織空氣品質指引也指出,長期暴露於環保署空氣品質指標「橘色」等級的環境中,肺癌患者的死亡率將提高15%,特別是有心肺功能障礙者,如慢性阻塞性肺病、氣喘等,應盡量避免曝露於焚香燒金紙的環境中。

目前臺北市知名的行天宮及龍山寺已不燒金紙、不焚香,心誠則靈,依據台大研究團隊測量,龍山寺2015年測得PM2.5數值為每立方公尺高達1,360微克,經過2017年減爐及2019年禁燭後PM2.5降至35微克,周邊空氣品質明顯改善。
在祭祖、祭神時,國民健康署建議可採取3措施,守護健康:
1、雙手合十,以花代香,心誠則靈。
2、如需焚香燒金紙,務必選用符合國家標準(CNS)規範的香品,使用防空污的環保金爐,並減少焚燒量;焚燒時注意良好通風,避免大量吸入燃燒煙霧。
3、可配戴口罩,減少暴露。
4、使用別的形式進行燒金儀式,以壽金外盒代替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