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公信仰是最主要的之一。不僅僅是儒釋道的文化融合點,同樣是不同民族之間的共同信仰。武聖、財神、護法神將等,不同的角色在同一個人物身上卻得到了完美的演繹。

關公儀表威武、武藝超群,東漢末年天下大亂,與劉備、張飛一起「桃園三結義」,後為蜀國大將。道教尊關帝為伏魔大帝關聖帝君、雷部大天君和庇護商賈的武財神,具有司命 祿、佑科舉、治病除邪、佑護客商、招財進寶等職。
同樣在關聖帝君的聖班中,除了伏魔副將張將軍、大漢昭烈皇帝劉備外,還有天樞上相真君諸葛武侯。那麼諸葛武侯究竟是因為關聖帝君的原因位列仙班呢?還是因為其功德敕封的呢?

諸葛孔明,在世時被封為武鄉侯,死後追諡忠武侯,東晉政權因其軍事才能特追封他為武興王。道教尊為天樞上相真君。三國時期蜀漢丞相,傑出的政治家、軍事家、散文家、書法家、發明家。
1、南陽蘊秀西蜀標勛,兼管樂智越瑜懿
東漢末年至三國,儒道互補,相互促進,共同推動了中國古代思想文化的進步。諸葛亮在《出師表》中自述道:「臣本布衣,躬耕於南陽。」在《三國志·蜀書》 中,也有諸葛早孤,建安三年,棲身南陽,躬耕隴畝,「中原無處不兵戈,獨自崗頭抱膝歌。可見,諸葛亮曾出山曾在南陽隱居。
從以上記載,就足以看出諸葛亮在音樂方面有著很全面的修養和很高的藝術成就。他既長於聲樂,會吟唱;又長於器樂,善操琴;同時他還進行樂曲和歌詞的創作,而且還會製作樂器,制七弦琴和石琴。不僅如此,他還寫有一部音樂理論專著《琴經》。
2、三顧以三分鼎祚,六尺而六出祁山
在《前出師表》中有,三顧臣於草廬事蹟。劉備曾親自前往拜訪,去了三次才見到諸葛亮,史稱 「三顧茅廬」。與諸葛亮相見後,劉備便叫其他人避開,問「現今漢室衰敗,奸臣假借皇命做事,皇上失去大權。想以大義重振天下,但智慧、謀略短小、不夠,所 以時常失敗,直至今日。不過志向仍未平抑,先生有沒有計謀可以幫助我?」
諸葛亮遂向他陳說了三分天下之計,分析了曹操不可取,孫權可作援的形勢;又詳述了荊、益二州的州牧懦弱,有機可乘,而且只有擁有此二州才可爭勝天下;更向 劉備講述了攻打中原的戰略。這篇論說後世稱之為《隆中對》。劉備聽後大讚,力邀諸葛亮相助,於是諸葛亮便出山。

3、出將入相驅兵將,和吳拒魏運謨謀
諸葛亮作為軍事家在歷代兵家也得到了較高的認可。司馬懿在諸葛亮死後,看到諸葛亮的營壘,稱讚其為「天下奇才」。
唐太宗與李靖在《唐太宗李衛公問對》中多次提到諸葛亮的治軍之法與八陣圖,給予了極高的評價。唐朝時亦將諸葛亮評選為武廟十哲之一,與張良、韓信、白起等 九位歷代兵家享同等地位。諸葛亮亦作諸多軍事著述,如《南征》、《北伐》、《北出》等,對中國軍事界有一定的貢獻。諸葛亮在技術發明上亦有靈巧的表現,如 改良連弩。諸葛亮亦推演了兵法,作八陣圖,直至唐代將領李靖仍然十分推崇。
4、千言丹心映日,秋風五丈浩氣凌空
《前出師表》審慎勤懇、以伐魏興漢為己任的忠貞之志和誨誡後主不忘先帝遺願的孜孜之意,情感真摯,文筆酣暢,是古代散文中的傑出作品。《後出師表》諸葛亮二次伐魏前給蜀後主上的表章,為了與建興五年春第一次北伐前所上表疏區別。
無獨有偶,諸葛武侯在全國各地都有不同規模的武侯祠奉祀。比較有名氣的有漢中武侯祠、成都武侯祠、南陽武侯祠、寶雞武侯祠、保山武侯祠等。所以諸葛武侯列位先般沾關羽光算是過了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