許多家庭都會設置神明廳,用供品供奉家神與祖先,按時祭拜,就是希望天公和祖先能更加庇佑家人,使家運昌隆、事業和健康都能永保安康。
在家中神明廳拜拜時,最基本的供奉方法就是早晚三炷清香,到了每月農曆初一、十五,或是農曆春節、清明節、端午節、重陽節等重大節日,便會準備豐盛供品供奉家神與祖先。根據老一輩的說法,家中供奉的供品至少要擺上三天才能「撤供」,也就是撤下供品;但有人認為早上拜拜時擺上供品,晚上吃飯時就可以撤供;此外,也有另一派人則是認為早上拜拜時擺上供品,到了隔天,也就是過了晚上12點後再撤供較適宜,各方說法都有不同。
其實,不管是哪一種方法,主要以家中神明的習慣而定,若神明有指示那就照辦即可,但其實放三天蠻久的了現在來說派食物不能保質,尤其是夏天高溫潮濕,有些供品不耐濕氣很快就會壞掉,所以現在拜拜普遍一天就可撤供,若家中長輩堅持,建議可擺放一些真空包裝的餅乾、元寶點心即可,否則供品發霉不只是對神明不敬,也是浪費食物,相信正常人都不喜歡吧。
此外,拜拜後撤下的供品,可收進家中廚房或是擺在客廳讓大家享用,但不要一直放在供桌上,或是放在神明廳、神龕旁,這樣其實不太吉利,更有專家指出可能會有招陰的可能,所以撤供後,可盡早食用供品,或是收進櫥櫃、廚房,不要一直放神龕或插香附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