廣澤尊王姓郭名忠福,字洪福,泉州府南安縣人。在後唐時代,同光年間二月二十二日,生於清溪梓里,據說是郭子儀的後裔。幼年時,極神異豪邁,與眾不同。不幸父親早喪,家貧如洗,不得已,在陳員外家做一牧童,專事放羊工作。
有一天,陳員外聘了一位地理師為祖先選擇墓地,但陳員外為人刻薄寡恩,性格鄙陋慳吝,對地理師待遇也很刻薄,因此地理師所擇之吉祥穴地,其實是在羊柵中,但地理師選擇藏在心中不說。而牧羊童忠福對地理師,卻很有禮貌,朝夕敬奉茶水。
有一天陳員外親送一碗羊肉給地理師,地理師吃後覺得味道特別,一問忠福,才知道是溺斃在廁所中的死羊。地理師非常氣憤,決心成全牧童。地理師問牧童父親是否葬在吉穴?牧童說:「我家貧無法請地理師,一切只好草草了事。」地理師說:「我願為你父親擇一吉地安葬遺骸,可使你享受萬代香煙。」即囑咐牧童:「X月X日,將你父親遺骨燒灰研磨後拿來給我,我有辦法達成你的願望。」
牧童果然照辦,地理師等時刻一到,立即用木桶盛水混合骨粉,然後潑散在羊柵中。牧童生氣的問為何要這麼做,地理師告訴他:「此為吉地龍蜂穴,必出一代天子或萬世香火,這裡將要出現黑龍蜂,刺人必死,你必須立刻遠離此地。今後若遇有人頭戴銅斗笠,牛騎人,魚上樹,就是你成神之時。你即擇地趺坐而待之。」
不久,果如地理師所言,黑龍蜂群出,陳員外一家全被刺死。牧童出走,途遇大雨,附近適有出殯者,一僧人用銅鈸為笠戴在頭上遮雨,又一牧人卻伏在牛腹下避雨,更見漁夫釣得一魚,釣竿卻鉤在樹枝上。牧童見一切都如地理師所言,遂選一場所,趺坐神化,時年僅十六歲。
翌日其母聞訊,尋來認屍,並將屍體抱回家去。不注意,使祂左腳下垂,所以今天所見的尊王像,左腳下垂,就是來自於這一傳說。牧童自歸神後,時常顯化救世,祈願者必有靈驗,後來鄉人就集資建廟宇祀奉,號為聖王廟,鳳山寺。 泉州一帶居民大受亢旱之苦,乃集眾向尊王祈雨,旋獲甘霖普降,百姓感恩而崇祀更隆,玉帝論功賜號廣澤尊王。
後來人們就在這裡建廟,把祂的不死之身供奉在正殿。如此,人民就把祂視為守護神,並且連名上奏朝廷,敕封為「廣澤尊王」。 以上傳說流傳於民間甚久,福建泉州的移民奉之為神。故「廣澤尊王」可謂是閩籍移民所奉祀的「守護神」。其二:傳雍正帝為太子時得天花,病勢危急,夜夢有人送降痘丹之藥,雍正服後問以姓名,送藥者自稱「泉州郭乾」,遂不見其人,次日雍正果病勢好轉,癒後派人至泉州查訪,始知郭乾即廣澤尊王,致又加封保安廣澤尊王其廟有五十二。
廣澤尊王的妻子- 妙應仙妃
姓陳名依娘,號懿德,龍溪陳法師之女,生於五代後晉開運甲辰年(944)正月二十三日,北宋太祖乾德年間一日,依娘之母黃氏至鳳山寺進香,見尊王塑像才貌豐雅,不禁脫口而出:「尊王,可惜你是神而不是人,若是人,願將吾女依娘許配於你。」次日,依娘溪邊洗衣,見一小盒浮水逆流而來,漂至面前,依娘心中疑惑不敢拾取,遂以洗衣棒推送而去,如此漂來推去者再三。依娘告訴其母,母囑依娘:「今後再有此事,拾回便是。」次日,依娘遵母囑,果將逆流而來之小盒拾取,打開一看,內有金釵一支(乃為尊王定情之物),依娘遂藏於梳妝盒。
北宋乾德乙丑年(965)五月二十三日女婚之日,路過鳳山寺下,花轎被大風捲入廟內,轎伕入廟尋找,發現依娘已坐化於尊王之側。依娘之父心有不甘,便施展法術,化成洶湧洪水欲沖毀尊王之廟,尊王亦不甘示弱,化成壯漢,挑一擔碗碟入廟,當時水已淹至桌下,壯漢便攀坐桌上,隨手拋碗拋碟,拋下一個碗,水即退一分,拋下一個碟,水又減一分,後索性將所有碗碟一齊倒下,果然滴水不剩,洪水完全退去。依娘之父在人神大戰失敗之後,一病不起,臨終時囑其妻在棺內四隅置炭火,依其法可使鳳山寺燒燬。尊王化為白髮老人,力勸其妻死者不能復生,勿讓死者不得安寧,要求將炭火挾出,但由於挾得不夠徹底,故不論鳳山寺如何修建,皆不免有漏水之虞。
十三太保的由來 :
關於十三太保的身分有兩種說法,一說是廣澤尊王與妙應仙妃的兒子,而另一說是尊王的部將。保安廣澤尊王與妙應仙妃結婚後,曾於夜間聽聞孩兒的哭泣聲,次日廟棹前之鋪石隆起,廟祝採石塑像稱太保。他們的造形與保安廣澤尊王完全一樣。十三太保在全省也受到廣泛的奉祀。